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船队阵型《 + 》船队队形

2024-09-09 14:25:02 直播篮球厂 锐白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船队阵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船队阵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水上十大战争?

是指在古代历史上发生在水域中的十场重要战争。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古代水上十大战争的例子:

赤壁之战(208年):发生在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的战役,以火攻赤壁而闻名。

萨拉米斯海战(480年):希腊城邦联军与波斯帝国之间的战役,希腊联军成功击败波斯海军。

阿克提乌姆海战(31年):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与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七世之间的战役,奥古斯都最终获胜。

利比乌斯海战(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之间的战役,罗马最终击败迦太基。

纳尔瓦克海战(1571年):基督教联军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役,基督教联军成功击败奥斯曼帝国海军。

摩尔海战(1281年):日本与蒙古帝国之间的战役,日本幕府成功击退蒙古入侵。

阿克西翁海战(31年):罗马共和国与埃及托勒密王朝之间的战役,罗马最终击败埃及海军。

萨拉赫丁海战(1183年):拜占庭帝国与塞尔柱帝国之间的战役,塞尔柱帝国成功击败拜占庭海军。

丹迪海战(1651年):英格兰共和国与荷兰共和国之间的战役,英格兰最终击败荷兰。

罗斯巴赫海战(1697年):俄罗斯沙皇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役,俄罗斯最终击败奥斯曼帝国。

这只是一些例子,古代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水上战役。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个战役或者其他历史事件有更具体的问题,欢迎继续提问,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介绍白村江战役的起因经过?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 )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灭百济后,唐朝大军振旅而还,留下郎将刘仁愿率数

船队阵型《 + 》船队队形

在朝鲜驻扎的薛仁贵千唐兵留守百济城,并派左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赴任半途,王文度病死,诏以刘仁轨代之。

百济王扶余义慈的堂弟扶余福信本来已经降服唐军,待他看到唐军主力回国,萌生贼心,并与一个叫道琛的和尚联手,在周留城聚百济旧民造反。不久百济"西部皆应",纷纷据城造反,支持扶余丰。众军相聚,反而把唐军刘仁愿的留守军团团包围于百济城。

唐廷下诏,任刘仁轨检校带方刺史,统王文度旧部与新罗军合势救援刘仁愿。唐、新联军一路厮杀战斗,直杀百济城。和尚道琛在熊津江边建两座巨大的兵垒,刘仁轨率众猛攻,百济军不敌,退保任孝城。

661年(高宗龙朔元年),唐将苏定方又攻打高句丽,遇大雪酷寒,唐军不得不班师。 但是刘仁轨上表,表示要继续坚守在百济,高宗深觉刘仁轨言之有理,便让唐军继续留在百济城坚守。

刘仁轨先出奇兵,首发制人,率军先端掉扶余福信派人修建的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虽然此城"临江高陆",唐军连夜奇袭,一举攻破,"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而百济内部发生火并。百济王子扶余丰越来越不能忍受堂叔扶余福信的跋扈,扶余福信被杀。于是,刘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合军直捣固周坚城。

663年(高宗龙朔三年)八月,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双方合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还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当时,倭奴还未从中国偷师学艺,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倭兵倭将往往被射得透心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刘仁轨自然通晓"火烧赤壁"之事,倭奴当时还不像唐以后那样精通中华典故、兵书,四百多艘破木船蛆一样挤在一起,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烧死呛死外加弃船跳水淹死,上千倭奴军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

海上大败,百济、倭奴陆军也抗不住唐、新联军的进攻,被杀得人仰马翻。扶余丰脱身而逃,唐军最终是"获其宝剑",这个"百济王"竟不知所之,人间蒸发了。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知道大势已去,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掉的倭奴兵将,"一时并降"。当时,倭人好像还没养成临败自己用刀掏肚子的习惯,一系列小矬个子军将,通通跪伏于泥淖之中,听凭唐军与新罗军发落。倭奴军,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跑的跑。

折叠

白江口之战让日本臣服了九百年吗?为何?

白江口之战,也称白村江之战,此战是中日两国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历史上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

可以说它事实上奠定了此后900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

说白了,就是白江口之战让日本臣服了九百年,主要还是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从663年白江口之战,到1592年的明朝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期间整整相隔900余年,在此期间,事实上日本国确实不敢大规模挑战东方大国的权威

白江口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也就是韩国锦江入海口处,发生的一次著名的海战。

663年,倭军有42000士兵,还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有13000士兵,战船只有170艘,两军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此战,唐朝海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各种优势,将兵力、船舰都数倍于己的倭国海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白江口之战后,日本由于大宝律令的制定,从此日本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

此后的日本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也就是遣唐使等,向唐朝学习各种文化制度,其中包括唐朝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快成为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900余年间,日本未敢再次对中国开战。

其二、白江口之战,确实打痛了日本的军人,提到此战,他们就有畏惧感,不敢轻言战端

663年,日本朝廷为恢复威信,一举解决内外的困难,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朝鲜。

当时的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军事力量因此锐减。

此年的8月,唐朝和新罗军队包围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惨烈的白江口海战从此拉开序幕。

唐朝名将,河南省尉氏县人刘仁轨,是汉章帝刘炟之后,就是这个刘仁轨率领明军海军,先行来到了白江口。

很快,倭国海军千余艘,也绵延而来。在一望无际的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海军正好形成对峙,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 双方很快就合战在一起。

唐军四战皆捷,水陆军连胜日军。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

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非常高超,船壁高峻而坚固,火器也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比较,明显相对落后很多,不是一个级别的海军舰队。

日本400多艘木船,很快就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据史料记载:

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水而死,或被斩杀殆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日本海军大败后,百济、倭国陆军也是不堪一击,根本抗不住唐、新联军的猛烈进攻。

扶余丰逃亡高句丽,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死的倭军兵将,一起归降了唐军。

曾经担任过唐太宗之亲卫的刘仁愿,也参与了此战,他奉命回长安后,唐高宗向他询问白江口的战况,这位大将居然不专功,说明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就是刘仁轨。

唐高宗李治非常高兴,对刘仁轨的赏赐颇丰:

因超加刘仁轨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并赐京城宅一区。

此后,刘仁轨丝毫不敢懈怠。他安抚百济余众,屯田练兵,准备快速剿灭高丽的战争。

同时,他连上奏折,说百济之地不可轻弃,“伏惟陛下既得百济,欲取高丽,须外内同心,始可成功”,唐高宗完全赞同他的意见。

667年,唐新联军终于攻陷平壤,存在705年的高句丽就此灭亡了。

白江口之战,确实打痛了日本的军人,提到此战,他们就有畏惧感,不敢轻言战端。

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战争的惨痛教训,迫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审时度势,最终还是恢复了与世界强国大唐帝国的邦交。

从663年白江口之战,到1592年的明朝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期间整整相隔900余年,在此期间,事实上,日本国确实不敢大规模挑战东方大国的权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船队阵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船队阵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